精神科 男科 妇科 儿科 产科 传染科 肝病科 肿瘤科 皮肤科 性病科 耳鼻喉 内科 外科 口腔科 骨科 神经科 眼科 中医科
疾病大全
预约挂号 咨询专家

母乳性黄疸

首页> 儿科>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病因> 正文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呢

发布时间:2015-03-26 10:53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编辑:瑞梅 302人关注

摘要: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一般的情况良好无溶血或是贫血的表现黄疸一般是持续3~4周,第2个月就会逐渐地消退,少数可会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那么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呢?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一般的情况良好无溶血或是贫血的表现黄疸一般是持续3~4周,第2个月就会逐渐地消退,少数可会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那么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呢?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呢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近来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一)发病原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二)发病机制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 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呢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1.新生儿肠道内β-GD丰富 肠道内β-GD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 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2.肠内β-GD活性高 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的10倍。

小编推荐
为什么会有母乳性黄疸呢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症状有哪些 怎样诊断母乳性黄疸呢 母乳性黄疸应注意什么呢 如何治疗母乳性黄疸呢 母乳性黄疸吃什么呢 母乳性黄疸 危害有哪些
您也可以通过百姓健康网手机版访问: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呢

百姓导医台 母乳性黄疸

评论区

本站图片仅为设计美化,与文章无关。如认为影响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