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问答

百姓问答 肝病科 其他
已解决

肝硬化的病症可以怎么治疗?

网友提问 浏览358次 提问时间:2020-06-08 16:02 回答数量: 2
患者信息:女 46岁 病情描述:

邻居家的婶婶被检查出有肝硬化的病症,他家里人都很担心。肝硬化的病症可以怎么治疗?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4569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肝硬化的病症是能采取药物,或者是采取手术的手段来医治的。但是由于患者的身体状况,还有病情的发展程度不一样,所以治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这种情况的患者还是应该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沟通后,再选择一些合适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

路华 路华副主任医师 贵阳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回答时间:2020-06-08 向TA提问

Ta帮助了3328

其他回答(1)

爱心医生副主任医师 向TA提问

Ta帮助了439

病情分析:(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又称肝内梗阻性胆汁性肝硬化是由于肝内小胆管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破坏伴汇管区炎症及肝内胆汁淤积导致纤维化及肝硬化本病多发生于中年妇女病因不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梗阻性黄疸和肝脾肿大;晚期可出现肝功能衰竭和门静脉高压征象在病程早期即出现抗线粒体抗体(AMA)是本病的特点PBC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存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因是什么?本病的病因至今仍未阐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PBC有家族史及家庭聚集现象患者中HLA-DR8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表明个体对PBC的遗传易感性2.免疫因素(1)自身免疫反应目前认为PBC的发病是机体对肝内小胆管的自身免疫反应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增高尤以IgM增高为著且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其中以AMA阳性为本病的特征之一此外本病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同时存在也提示与自身免疫有关(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有人认为母体与胎儿抗原结构不完全符合的淋巴细胞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由于胎儿未成熟的免疫监视机制不能对其识别以致母体淋巴细胞持续存在并作为免疫活性细胞对胎儿组织抗原发生免疫攻击导致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可能由于母体淋巴细胞在女性婴儿体内较在男性婴儿体内更易于逃逸免疫识别因此PBC在女性较多发生PBC与慢性GVH病在免疫学、肝脏组织学及临床上的表现相似提示二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3.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氯丙嗪、甲基睾丸酮、口服避孕药等可引起肝内胆汁淤滞通常在停药后消失但少部分患者淤胆经久不愈可导致慢性肝内梗阻性黄疸甚至胆汁性肝硬化其临床与病理改变与PBC相似这部分患者的PBC可能由药物诱发4.感染因素(1)病毒感染少数病毒性肝炎的黄疸型患者可发生淤胆性肝炎因而曾认为肝炎病毒感染可能是PBC的病因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到证实(2)真菌感染有人发现PBC患者的血清AMA可以识别酵母菌的线粒体成分因而推测真菌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与人线粒体内膜发生交叉反应有可能是PBC的病因之一但AMA在胆管上皮及肝细胞损伤中所起的作用尚不能肯定(3)细菌感染有人发现某些细菌(如分枝杆菌、大肠杆菌等)表面表达的特异成分如分枝杆菌的65~70KD和55KD多肽能与PBC患者的血清发生反应因而推测AMA可能来源于某些细菌感染后的交叉反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如何?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PBC的主要发病机制由于患者对PBC的遗传易感性在环境因素(如感染、药物等)的作用下易于诱发自身免疫反应1.体液免疫(1)自身抗体AMA是PBC患者最具诊断价值的自身抗体存在于83%~99%的PBC患者血清中线粒体抗原至少有M1~M99种PBC患者血清中的AMA主要针对的抗原是线粒体内膜成分M2M2抗原由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其中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组分(PDC-E2)、支链酮酸脱氢酶复合体(BCKD-E2)、2-氧基戊二酸盐脱氢酶复合体(OGDC-E2)等均能与AMA发生反应现已证实PBC患者的血清可针对5种线粒体自身抗原发生特异反应这些抗原均为2-氧酸脱氢多酶复合物(2-OXDC)的亚单位其中以PDC-E2最为重要有报道已在PBC患者的胆管上皮细胞表面发现有线粒体M2抗原PDC-E2的表达且有免疫球蛋白附着这为以ADCC方式攻击胆管上皮提供了可能性近年来又发现了第二套针对核抗原的相对PBC特异性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所针对的抗原包括着丝点蛋白、核孔复合体蛋白、核小点蛋白以及最近鉴定的自身抗原SOX13但仍以抗M2抗体具有更高的PBC特异性在PBC伴有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唾液腺上皮细胞胞浆内也发现有PDC-E2的异常表达但在正常唾液腺或与PBC无关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唾液腺上皮细胞胞浆内则不存在此现象提示PBC和合并存在的干燥综合征可能源于同一发病机制(2)补体胆管上皮细胞表面自身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可以固定并活化补体引起局部炎症及胆管上皮的损伤(3)免疫复合物在60%~90%PBC患者血清中可测到循环免疫复合物其抗原来自胆管上皮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肝脏的沉积可引起炎症反应和慢性肉芽肿形成此外PBC患者的肝外表现(如关节炎等)也可能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有关有实验证明PBC患者血清中有部分免疫复合物是抗PDC-E2与其抗独特型抗体的复合物抗独特型抗体可调节抗PDC-E2的水平2.细胞免疫(1)胆管上皮的MHC分子及细胞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在正常情况下胆管上皮细胞不表达MHC-Ⅱ类分子仅表达少量MHC-I类分子实验研究发现PBC患者的胆管上皮细胞MHC-I类分子的表达增加且有MHC-Ⅱ类分子的异常表达从而使胆管上皮细胞可将自身抗原呈递给CD4+T细胞激活的CD4+T细胞可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造成局部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而损伤胆管上皮细胞已发现PBC患者胆管上皮有粘附分子ICAM-1CD54的表达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发现炎性胆管上皮细胞还可表达粘附分子CD44该分子是一种跨膜蛋白属粘附分子类可促进淋巴细胞与胆管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提示粘附分子在自身免疫性胆管损伤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2)T淋巴细胞的作用在蹭的活动期可见肝脏汇管区有大量T淋巴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浸润以活化的T淋巴细胞为主包括CD4+和CD8+T细胞亦有B细胞和NK细胞在碎屑性坏死处和肝实质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则主要为CD8+T细胞在本病的早期可发现CD8+T细胞与胆管上皮细胞紧密接触提示细胞毒作用可能参与了胆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机制(3)肝内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作用研究发现PBC患者的肝内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包括IL-2、IL-5、IL-6、IFN-γ、TGF-β等其中以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可能在促进效应细胞的分化、造成胆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中起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在IL-5的作用下也可能参与胆管上皮细胞的损害(在肝汇管区受损胆管周围发现有嗜酸性粒细胞毒性颗粒蛋白的沉着)自然杀伤细胞在IL-2、IFN-γ的作用下可能通过ADCC作用破坏胆管上皮细胞TGF-β则主要起免疫调节作用由于以上各种可能的机制造成胆管的破坏其持续发展可导致胆汁淤积纤维组织增生胆盐、胆红素及铜的分泌障碍肝细胞灶性坏死纤维间隔形成最后进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并以慢性胆汁淤积为主要特征的不明原因的疾病.发病机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历四个典型的发展阶段Ⅰ期是正常的胆管发生糜烂伴有片状炎症及间隔和小叶间胆管破坏也可发现肉芽肿.Ⅱ期接着发生胆管增生门管区开始被破坏炎症向肝实质扩散胆管大量增生门脉周围纤维化形成.Ⅲ期胆管增生及炎症程度降低纤维条索与门管区相连Ⅰ带内出现明显的胆汁淤积和Mally玻璃样变.Ⅳ期出现坚硬规则胆汁染色明显的再生小结形成肝硬化.如果无肉芽肿及特征性的胆管蹭就很难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其他类型的肝硬化相区别.与组织学分期有关的问题是上述各期之间有明显的重叠尤其是ⅡⅢ期并且分期可能不反映临床状况(如一个Ⅲ期蹭的病人可能无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尽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各年龄组男女人群中都可发生但90%以上发生在35~70岁的女性病人而且往往潜隐发病.大约50%的病人在发现时无症状仅在常规血清生化检查时出现异常.在约50%的病人皮肤瘙痒和或原因不明的疲倦是最初的症状而且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出现其他临床表现.大约50%的病人肝脏肿大坚硬但无触痛;25%的病人脾脏肿大;约15%的病人同时出现皮肤黄瘤和黄斑瘤;10%的病人发生色素过度沉着;20%的病人出现黄疸并随着时间进展与其他症状合并存在.其他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包括杵状指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外周神经病肾小管酸中度和脂肪泻(由于胆汁淤积和胰腺分泌功能障碍引起).随着病情的进展肝硬化的所有特征及并发症都可出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实验室检查该病的早期实验室检查结果表现为胆汁淤积的特征而且伴有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氨酶与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不成比例地升高.事实上血清胆红素水平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往往正常.血清胆固醇和脂蛋白常常升高血清白蛋白在疾病早期正常球蛋白常常升高尤其是血清IgM呈特征性升高针对线粒体内膜某一成分的抗线粒体抗体对于诊断非常重要(>95%的病人可出现)但在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中也可检测到.诊断和预后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包括:肝外胆道梗阻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胆汁淤积.有可能治愈的肝外胆道梗阻要尽早排除.超声检查及某些情况下ERCP检查也有必要.肝活检可以确诊但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少数情况下需作诊断性剖腹探查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展过程各不相同可数年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无临床表现的病人在2~7年后可出现症状病情缓慢进展提示病人可长期存活.有些病人10~15年仅有轻微的症状其他在3~5年恶化.血清胆红素增高伴有自身免疫紊乱组织学变化不断进展提示预后不良.胆红素>6mgdl(100μmolL)生存时间<2年.当瘙痒消失黄斑瘤萎缩血清胆固醇下降提示预后良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最终表现与其他类型肝硬化相似:门脉高压和食道静脉曲张腹水肝肾功能衰竭等.治疗无特异性治疗.皮肤瘙痒可用消胆胺控制每日6~12g分次口服.骨质疏松尤其难以治疗雌激素可能有一些效果.脂肪痢的病人需补充Ca和维生素AD和K以防止它们的缺乏.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与其他类型肝硬化相同.皮质类固醇激素已被应用但一般认为应忌用因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加重骨质疏松.在许多临床实验中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也未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或延长其寿命.秋水仙素0.6mg每日2次可减轻肝纤维化可能有一定的作用.熊去氧胆酸每日10mgkg可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延迟肝移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肝移植的最好指征之一其疗效较好.转贴

回答时间:2020-06-11

手臂瘘管锻炼时 血管鼓很大是怎么回事

该问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王宁宁 副主任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4-09-09

病情描述:男,75岁,现在每周透析三次,其中一次血滤,一直按要求透析拔针后24小时,就进行瘘管锻炼,扩大血管,防止血栓生成, 锻炼的方法是用医用橡皮条勒住上臂,然后握力器握20下,大约30-40秒这样,就松掉皮条再锻炼,过两分钟再重复,这样锻炼几个月一直没有问题,可是昨天刚开始锻炼,皮条才勒10几秒,围着靠近瘘口的针眼处血管鼓起直径大约4cm的椭圆,象小鸡蛋一样大,而且针眼处有点渗血,血很少,比针眼还小的血点,不注意基本看不出来,赶紧松掉皮条,针眼处不再渗血,过了大约一小时左右鼓起才渐渐下去,鼓起位置按压也无痛感,今天皮下也没有出现青紫之类的淤血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需要做B超检查吗,以后还能锻炼吗?

医生建议:您好!那是因为针孔未收缩完全你就开始锻炼,组织液回流到皮下。

输尿管结石只能做手术治疗吗?

该问题还有2 个回答,点击查看

吴刚玲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4-09-13

病情描述:最近总感觉腰部酸痛,以为是坐得久了,就没在意,可是小便宜的时候发现有血尿的现象,特别是刚开始小便的时候和小便要结束的时候比较明显。小腹部也有疼痛现象,后来经过医生检查发现有输尿管结石。

医生建议:你好,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通常小于5mm的输尿管结石,一般选择保守治疗。可以服用排石中药、配合解痉镇痛药物、输尿管松弛药物等。大于5mm处于输尿管上段的结石,体外碎石效果较好;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输尿管镜取石的把握度较大。如果输尿管结石太大、体外碎石或输尿管镜治疗失败,可选择切开取石。开放式治疗术后还要定期的复检。

感冒挂水之后长红包,有点痒

该问题还有9 个回答,点击查看

夏欢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4-09-13

病情描述:感冒挂盐水 ,周三第一次挂水做过皮试 然后昨天中断了 今天挂水结束之后身上长包 很痒:看什么情况

医生建议:挂水结束之后身上长包、 很痒,考虑是过敏的可能性大。

咳嗽连续两三个月了,怎么回事

该问题还有12 个回答,点击查看

张静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4-09-09

病情描述:咳嗽持续两三个月了 ,之前是因为生病感冒 所以开始咳嗽,感冒退了之后 就开始不间断咳嗽 吃过消炎药 止咳药 也没什么效果 ,请问是怎么回事。咳嗽偶有小痰,不多。:

医生建议:您好,根据你的描述,风热感冒可以吃点感康片,VC银翘片,清热解毒口服液来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多喝水,休息,并注意检测体温,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去医院或者门诊就医治疗。

七月二十几号感冒后胸闷

该问题还有3 个回答,点击查看

梁明达 主治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4-09-11

病情描述:七月二十几号感冒后就有点咳嗽,后来又有点轻微的胸闷,左手的虎口附近早上起来也痛,活动活动就不痛了,但是这十几天都是这样:

医生建议:我也怀疑心脏病,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

最新资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