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问答

百姓问答 心内科 心肌缺血
已解决

我三月前得心肌缺血住院,目前身体不见异...

网友提问 浏览317次 提问时间:2017-02-19 13:37 回答数量: 1
患者信息:男 51岁 病情描述:

我三月前得心肌缺血住院,目前身体不见异常,问现在日常要注意什么?吃哪些药?现年50岁,男。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4614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治疗心肌缺血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丹参片: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黏度和血凝等作用。适用于血瘀症的胸痹病人。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三七、冰片等组成。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缺血心肌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片剂和滴丸两种。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也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麝香保心丸:由麝香、苏合香酯、牛黄、肉桂、蟾酥、冰片、人参提取物等组成。具有抑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上升,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抑制动脉内膜增生,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起效迅速,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或用于预防或减轻心绞痛发作。地奥心血康:由特有的药用植物中提取的甾体总皂甙精制而成。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血脂、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作用。尤适用于胸闷为主的病人或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心动过缓者慎用。心可舒:由丹参、葛根、三七、木香、山楂等组成。有改善心肌缺血和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改善心室舒张功能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病人。冠脉宁:由丹参、当归、红花、血竭、鸡血藤、延胡索、桃仁、何首乌、黄精等组成。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孕妇忌用。通心络: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组成。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孙赳 孙赳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时间:2017-02-20 向TA提问

Ta帮助了3281

气血两亏导致心肌缺血半年以来一直都乏力

该问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韩昀 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6-03-31

病情描述:气血两亏导致心肌缺血半年以来一直都乏力困后来严重整天累心悸害怕都不敢出去吃饭莫名憋屈后气血两亏导致心肌缺血半年以来一直都乏力困后来严重整天累心悸害怕都不敢出去吃饭莫名憋屈后心疼眼睛看东西不真实心跳快最快160上楼饭后和大便后心跳快晚上睡不着肾阳虚严重心肌酶高一点点心电st段略下移有一次24小时心电显示t波改变县城医院说是心肌炎打针半个月不见效果后来找朋友爷爷是中医号脉说是气血两亏导致心肌缺血目前吃了20付汤药乏力减轻心悸基本没有了心脏也不疼了眼睛看东西也没那种感觉了就是整天困迷迷糊糊的昨天去说是不用吃补气血药了给我开了一个补肾的方让我自己去抓请问我着是什么病是心肌炎或者冠心病么还是其他的曾经房事过渡今年27岁男还是就像这中医说的没啥实质上的并以后能恢复正常么求助高人

医生建议:您好;气血虚多是由于过度劳累导致的,所以是可以恢复的,但是确实是需要长时间的恢复才可以,建议您好好的休息一下,吃点补益气血的中药调理一下比较好,比如说归脾丸就是个气血双补的药物,您最近要注意休息,

高血压病的疑问和解答,有高血脂,心肌缺血

该问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刘会娟 实习医生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6-03-31

病情描述:上厕所时突发头晕,发生轻微桥脑出血,在医院治疗10天,已经出院,

医生建议:这种情况需要长期吃药,建议牛黄降压丸和尼莫地平,平时多吃点清淡的食物

我爸爸63岁了前一个月左右查出是心肌缺血

该问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徐靖博 实习医生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6-03-31

病情描述:以前老人家身体挺好的还能干体力活,一个多月前觉得胸闷去医院检查时心肌缺血,在医院医生给开了四种药1.单硝酸异山梨缓释片。2瑞舒伐他丁钙胶囊。3盐酸曲美他嗪片。4愈心痛胶囊

医生建议:您好,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狭窄.而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心肌缺血症状

该问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张伦广 住院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6-03-31

病情描述:我晚上睡觉时心脏停了4-5次,心脏不舒服,能不能治

医生建议:你好,你这个情况应该是暂时的吧,原来有没有这个情况?现在才发现?

心肌缺血,导致浑身无力吃什么药见效?

该问题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胡孝永 实习医生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6-04-01

病情描述:累了,休息不好,生气,就心脏跳不动,浑身无力。

医生建议: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饮食,六个字,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最新资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