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问答

百姓问答 中医科 湿阻
已解决

关于湿阻的问题

网友提问 浏览502次 提问时间:2017-01-04 17:16 回答数量: 5
患者信息:男 34岁 病情描述:

你好,请问什么是湿阻,有什么表现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4228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湿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节较为常见,因其身困食少,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药对湿阻病的治疗有较强优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苏锦锋 苏锦锋实习医生 爱心医生 回答时间:2017-01-06 向TA提问

Ta帮助了2409

其他回答(4)

爱心医生医师 向TA提问

Ta帮助了2837

病情分析:你好,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湿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节较为常见,因其身困食少,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药对湿阻病的治疗有较强优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回答时间:2017-01-05
爱心医生医师 向TA提问

Ta帮助了347

病情分析: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

回答时间:2017-01-05
爱心医生医师 向TA提问

Ta帮助了1963

病情分析: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湿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节较为常见,因其身困食少,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药对湿阻病的治疗有较强优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临床表现】湿阻病起病缓慢,迁延时间较长。一般人夏发病,至秋渐缓。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重、闷、呆、腻、濡。重为肢体困重,闷为脘腹痞闷,呆指纳食乏味呆滞,腻指口粘苔腻。自觉口中粘腻不适,口淡无味,或口中有甜味,一般不渴,亦有口干口苦者,但必渴不欲饮,或但欲漱水而不欲咽。总见苔腻,或白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而腻。濡为脉象濡。分证论治·湿困脾胃症状: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纳食不香,口中粘腻无味,便溏,或有形寒,舌苔白腻,脉搏濡滑。治法:芳香化湿。方药:藿香正气散。本证主要指湿从寒化的寒湿证,代表方为藿香正气散,具有很好的化湿功效。方中以藿香、紫苏、陈皮、白芷芳香化湿;厚朴、法夏、白术苦温燥湿;大腹皮、茯苓淡渗利湿。集芳香、苦温、淡渗于一方,并配合桔梗宣通肺气,甘草甘缓和中,共奏温化寒湿之效。若口有甜味者,加佩兰以加强芳香化浊之力。若兼见食滞嗳腐吞酸者,加用山楂、神曲、鸡内金消食化滞。若腹胀便溏者,合用平胃散,以增强健脾燥湿的作用。若兼有表证寒热者,加荆芥、防风辛散表邪。·湿热中阻症状:脘痞闷似痛,纳呆,大便不爽,口中苦而粘腻,渴不欲饮,四肢困重,或有身热不扬,汗出而热不退,舌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化湿。方药:王氏连朴饮。本方以黄连、山栀苦寒清热燥湿;法夏、厚朴运脾化湿除满;石菖蒲、芦根、香豉和中清热,醒脾除湿。亦可加滑石、鲜荷叶、薏苡仁清利渗湿。脘连腹胀,加陈皮、大腹皮理气宽满。身重痛者,加木防己除湿通络止痛。本证又可吞服甘露消毒丹,每服5-10g,日服2次,以清热利湿,芳香化浊。·脾虚湿滞症状: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舌苔薄腻或舌质胖淡。治法:健脾化湿。方药:香砂六君子汤。本方以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法半夏、陈皮理气化湿;木香、砂仁和胃醒脾。可加葛根、藿香升清化湿。如面浮肢肿者,加黄芪、扁豆、苡仁益气利湿消肿。湿阻病中,尚有部分患者,在盛夏季节,出现心烦口渴,无汗或出汗较少,发热不退,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舌苔腻,脉数,此乃暑湿外袭,又名“疰夏”,可用鲜藿香、鲜荷叶、羌活、薄荷、板蓝根、六一散等清化暑湿,每能获效。【转归预后】本病病情变化较少,患者预后良好,多能痊愈。初起湿困脾胃,正气未伤,及时治疗,湿邪易去,脾胃功能易于恢复,若治疗不力,其转归或因湿伤阳而脾阳受损,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而成肿胀;或因湿郁化热而成湿热中阻证。湿热交阻,若误用苦温燥湿而助热,或过用化湿利湿而伤阴,则转化为湿热夹阴虚证,化湿则伤阴,养阴则碍湿,治疗虽难,精心调治下亦能治愈。若病势迁延失治,脾气虚弱,湿邪留恋,脾不运化水湿,祛湿更难,易致病势缠绵,稍感外湿或饮食不当,又可发作或加重。【预防与调摄】预防方面注意改善工作、生活的潮湿环境,涉水冒雨后及时更换干衣;梅雨季节取鲜藿香、鲜佩兰及焦麦芽之类,水煎代茶饮,以芳香醒脾,和中化湿;夏季注意勿过于劳累,以免降低抗湿能力。无论是预防或调摄,饮食上慎食滋腻食品。【结语】湿阻是湿邪阻滞中焦,脾胃功能运化障碍的病证。病因以感受外湿为主,受季节、气候、地域等因素影响,也与饮食不节有关,病机特点为中焦脾胃为湿所困,临床表现为肢体困重,脘腹满闷,纳食呆顿等为特征。湿邪因体质、治疗等因素有寒化、热化之分,临床寒化者多见。治疗总不离祛湿、运脾为原则,如芳香化湿、苦寒燥湿、淡渗利湿等使湿去脾健,在病情发展出现脾虚之象时,则当以健脾与化湿之剂配合使用,慎用汗下之法,忌用滋腻之晶。本病虽预后良好,但病情多缠绵,亦有人反复发病。【文献摘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景岳全书·传忠录》:“湿证之辨,当辨表里。……若道路冲风冒雨,或动作辛苦之人,汗湿粘衣,此皆湿从外人者也。如嗜好酒浆生冷,以致泄泻、黄疸、肿胀之类,此湿从内出者也。在上在外者宜微从汗解,在下在里者宜分利之。湿热者宜清宜利,寒湿者宜补脾益肾。”《临证指南医案·湿》:“湿为重浊有质之邪,若邪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湿气蒸腾,从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不运。虽云雾露雨湿,上先受之,地中潮湿,下先受之。……其伤人也,或从上,或从下,或遍体皆受。此论外感之湿邪,著于肌躯者也。此虽未必即人于脏腑,治法原宜于表散,但不可大汗耳。”《温病条辨·中焦》:“湿之人中焦,有寒湿,有湿热,有自表传来,有水谷内蕴,有内外相合,其中伤也,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有伤胃阳,有伤胃阴,有两伤脾胃。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伤脾胃之阴者十居一二,彼此混淆,治不中窍,遗患无穷,临证细推,不可泛论。”

回答时间:2017-01-06
爱心医生实习医生 向TA提问

Ta帮助了122

病情分析: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湿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节较为常见

回答时间:2017-01-05

胃热湿阻、上下焦不通,用什么药

该问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过琳 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6-05-03

病情描述:胃热湿阻、上下焦不通,用什么药

医生建议:气血不足 可以用中成药归脾丸来治疗,同时适当跑步锻炼,营养要丰富.多吃点羊肉,可以放点当归,黄芪等补益气血的药物.同时可以适当锻炼,譬如慢跑等,建议:都有助于改变体质.另外还建议多吃瘦肉和猪肝,蛋黄,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等食物的.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此外湿阻

该问题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高微微 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6-03-21

病情描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但是又舌苔厚白,喉咙干,有明显舌齿痕,畏寒怕冷,湿阻。能喝蒲公英茶吗:需要医生帮助提供远程诊断: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药无效,西医c14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药无效,四联药失效,中医检查是脾虚湿阻

医生建议:你好,可以喝蒲公英茶。你的情况幽门螺旋杆菌脾虚湿阻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三棱、穿山甲、黑矾、黑枣、砂仁、厚朴、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核桃仁、栀子、当归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可以彻底根治。

大便干燥排便困难,肛裂出血很痛,开了点去湿阻气滞的中药,小便

该问题还有2 个回答,点击查看

潘忠民 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5-12-31

病情描述:大便干燥排便困难,肛裂出血很痛,开了点去湿阻气滞的中药,小便

医生建议:有些中药是可能引起小便黄的,比如黄连等,当然,主要应该是治疗便秘的情况的。

焦急等待中请帮帮我

该问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李佳 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6-04-09

病情描述:在当地县人民医院住院九天,病情没有得到改善

医生建议:您好,您有啥诱因吗?

气滞湿阻是什么意思

该问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吴明发 实习医生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6-05-06

病情描述:气滞湿阻是什么意思

医生建议:湿阻脾胃是指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主候。常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酝酿湿生热所致。

最新资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