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问答

百姓问答 传染科 流行性斑疹伤寒
已解决

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原因?

网友提问 浏览452次 提问时间:2015-09-17 03:55 回答数量: 4
患者信息:男 39岁 病情描述:

你好,我想了解一下,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原因?能否告知一下,谢谢!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3343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本病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寄生于人和动物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及人虱肠壁上皮细胞内,在立克次体血症时也附着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上,其基本形态为微小球杆状,沿长轴排列成链状。

马艳丽 马艳丽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时间:2015-09-17 向TA提问

Ta帮助了3360

其他回答(3)

爱心医生住院医师 向TA提问

Ta帮助了1384

病情分析:本病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寄生于人和动物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及人虱肠壁上皮细胞内,在立克次体血症时也附着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上,其基本形态为微小球杆状,沿长轴排列成链状。但在虱肠中发育阶段呈多形态,可呈球状,短杆状,杆状或长线状

回答时间:2015-09-18
爱心医生实习医生 向TA提问

Ta帮助了1986

病情分析: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OX19抗原成分有交叉,故患者血清能与变形杆菌OX19发生凝集反应,即外斐反应。普氏立克次体既含有本组所共有的可溶性耐热性的组特异性抗原。又含有型特异的不耐热的颗粒性抗原,借后者可通过血清学检查与莫氏立克次体感染相鉴别。

回答时间:2015-09-17
爱心医生医师 向TA提问

Ta帮助了201

病情分析:本病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寄生于人和动物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及人虱肠壁上皮细胞内,在立克次体血症时也附着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上,其基本形态为微小球杆状,沿长轴排列成链状。但在虱肠中发育阶段呈多形态,可呈球状,短杆状,杆状或长线状。约0.3~1μm×0.3~0.4μm,革兰染色阴性。病原体的化学组成及代谢产物有蛋白质、糖、脂肪、磷脂、DNA、RNA、多种酶类、维生素及内毒素样物质

回答时间:2015-09-18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怎么造成的?

该问题还有3 个回答,点击查看

王怿昀 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6-03-01

病情描述:流行性斑疹伤寒是怎么造成的?

医生建议:本病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寄生于人和动物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及人虱肠壁上皮细胞内,在立克次体血症时也附着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上,其基本形态为微小球杆状,沿长轴排列成链状。但在虱肠中发育阶段呈多形态,可呈球状,短杆状,杆状或长线状。

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什么危害?

该问题还有3 个回答,点击查看

初光跃 实习医生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5-12-14

病情描述:你好,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什么危害?希望医生们给点建议,谢谢。

医生建议: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支气管肺炎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常见并发症,其他尚有中耳炎、腮腺炎、心内膜炎、脑膜脑炎等,偶见趾、指、阴囊、耳垂、鼻尖等坏死或坏疽,以及走马疽,胃肠道出血、胸膜炎、流产、急性肾炎等。

流行性斑疹伤寒可以治愈吗?

该问题还有3 个回答,点击查看

吴俊 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5-11-11

病情描述:流行性斑疹伤寒可以治愈吗?

医生建议:病原治疗 氯霉素、四环素族药物对本病皆有特效。一般于用药后十余小时症状开始减轻,2~3天内完全退热。氯霉素1.5~2g/d,分3~4次口服,退热后用量酌减,继续服3天,或延长至5~7天,以防近期内复发。多西环素0.2~0.3g顿服,必要时2~4天再服1剂。临床实践中氯霉素疗效虽好,因其副作用突出,已不作首选。而多西环素则应用较多,治疗简单,副作用少,效果满意。近来有用红霉素、氟喹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及米诺环素(Minocycline)等治病本病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护理措施?

该问题还有3 个回答,点击查看

刘英 住院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5-08-25

病情描述:你好,我想了解一下,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护理措施?能否告知一下,谢谢!

医生建议:保护易感者灭活疫苗有虱肠疫苗、鸡胚或鸭胚疫苗和鼠肺疫苗3种,国内常用者为灭活鼠肺疫苗,适用于流行区居民、新进入疫区者、部队指战员、防疫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症状是什么?

该问题还有2 个回答,点击查看

霍坤良 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5-08-07

病情描述:你好,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症状是什么?希望医生们给点建议,谢谢。

医生建议:少数患者有前驱症状,如疲乏、头痛、头晕、畏寒、低热等。大多起病急骤,伴寒战、剧烈持久头痛、周身肌肉疼痛、眼结膜及脸部充血等。

最新资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