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 男科 妇科 儿科 产科 传染科 肝病科 肿瘤科 皮肤科 性病科 耳鼻喉 内科 外科 口腔科 骨科 神经科 眼科 中医科

百姓导医台

医院查找
按科室 按疾病 按专科类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综合医院

(中山一院)

10 我要评分

咨询本院专家 预约挂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麻醉科

    麻醉科组建于1958年,198年发展为临床麻醉学科.历任主任:伍守仁、周树芬、张尚礼、陈秉学、黄文起.中山一院麻醉科由当年单一临床麻醉工作发展至今,成为多亚学科领域的一个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时至今日已成为华南地区技术力量最雄厚的麻醉学科,在国内以及港澳、东南亚地区均有较高的知名度.现在中山一院麻醉科由院本部麻醉科,黄埔院区麻醉科与东山院区麻醉科组成.
  麻醉科现有80位医护人员,7位教授及主任医师,14位副教授及主任医师.80%以上麻醉医师已获得或在读博士或硕士学位,并有多名医生曾留学研修于美国、欧洲和日本.黄埔院区麻醉科现有30位医护人员,东山院区麻醉科现有0位医护人员.1994年被卫生部评定为全国临床麻醉管理及重症监测治疗培训中心;006年被卫生部评定为全国首批临床麻醉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之一;2011年被卫生部评定华南地区首个全国麻醉临床重点专科;是全国基层医院麻醉科主任培训中心;现有多名来自美国、芬兰、日本和香港的受聘客座教授;每年均有许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名教授、学者来我科参观访问,进行学术交流;学术风气浓厚,每周均有制度化的业务学习、病历讨论及专题讲座,也是广东省各大医院中最早获批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麻醉科.
  麻醉科的建制:中山一院麻醉科由以下亚学科组成:
  1.临床麻醉(58年成立);
  2.疼痛治疗门诊以及疼痛学组(89年成立,每天均有教授专家出诊);
  3.麻醉复苏室(19998年成立,现有15张麻醉后复苏床位);
  4.重症监测病区(1992年成立,1996年独立成立重症医学专科);
  .体外循环学组(1975年成立,2012年独立成体外循环科).
  麻醉科临床医疗特色:
  1.每月完成2500例以上的各种临床麻醉,其中全身麻醉近70%.
  2.肝、肾移植麻醉技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麻醉、冠脉搭桥麻醉;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新生儿、婴儿及产时手术麻醉技术等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在规范化管理下,80%以上病人接受术后自控镇痛治疗,受到社会广泛称赞.
  4.在院本部和东山院区设有疼痛治疗门诊.
  学科建设:
  自1984年开始承担本校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以及专升本、卫校学生的麻醉教学和临床实习教导工作.《麻醉学》2009年获中山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10成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1986年创建硕士学位点,2006年创建博士学位点.现有硕士导师16名,博士导师名(黄文起、刘克玄),每年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十余名.多名专家在国内、省内学术团体任职,包括: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陈秉学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组长黄文起教授,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麻醉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康清教授,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麻醉与复苏护理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旭素护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克玄教授.另外,刘克玄教授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01年获得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目前麻醉科稳定的研究方向有:(1)吗啡耐受机制研究;(2)围术期肝移植基础和临床研究;(3)围术期缺血性肠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系列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30多项,获广州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共发表SCI论文40多篇,其中在CriticalCareMed,IntensiveCareMed,Anesthesiology等麻醉与危重症医学领域权威杂志发表6篇.同时,科室主编或参与编写的论著达十余种,其中包括《现代麻醉学》、《临床麻醉指南》、《临床监测学》、《急症麻醉》、《实用硬膜外腔阻滞技术》、《现代移植学》、《肝脏移植的理论与实践》、《肝脏胆道肿瘤外科学》、《手术期麻醉药物治疗学》及《临床麻醉设备与耗材学》等重要的麻醉学教科书.此外,科室与美国、芬兰、日本等国际学术机构及港澳台地区有着广泛的临床合作与学术交流.

免费咨询专家

最少输入5个汉字

推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