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 男科 妇科 儿科 产科 传染科 肝病科 肿瘤科 皮肤科 性病科 耳鼻喉 内科 外科 口腔科 骨科 神经科 眼科 中医科

百姓导医台

医院查找
按科室 按疾病 按专科类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三甲 综合医院
10 我要评分

咨询本院专家 预约挂号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呼吸科

    呼吸科是著名呼吸界老前辈郭仓教授和杜文彬教授开创的,曾是国内知名度很高的呼吸病学临床和研究中心.50年代郭仓教授以国内第一部呼吸病学专著的出版闻名于世,70年代杜文彬教授以肺心病血液动力学的研究驰名国内.五十年代中期总医院内科即有呼吸专业组,当时杜文彬教授任内科主任.1986年正式成立呼吸科,陈光瑾教授任科主任,此间建有气管镜室、血气试验室和肺心病血液动力学研究实验室.由郭仓教授倡导,在天津市政府财政直接支持下,建立了天津市首家以当时拥有最新技术的全套德国耶格肺功能设备为基础的肺功能室.1998年起陈宝元教授担任呼吸科主任,吴琦和曹洁主任分别担任呼吸科副主任.当年建成了国内首家符合国际标准的“睡眠疾病诊疗中心”.2001年呼吸科被医科大学总医院确定为院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天津医科大学确定为天津医科大学校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院党委和院长们全力支持下,呼吸科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大好机会.全体同志正在忠实地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不断地开拓新的临床和研究领域.努力把呼吸科办成一个有良好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周到热情服务素质,人才实力强,学术水平高的临床科室和研究中心.
  历年来呼吸科医生在全国和天津市都担任过重要学术职务,郭仓教授曾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会常务委员,天津医学会副会长,天津中西医结合呼吸学会主任委员.杜文彬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常委,天津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陈光瑾教授曾任华北地区肺心病组长.目前呼吸科医生分别担任着全国和天津市呼吸及呼吸相关疾病学会的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委员等职以及中华系列和核心期刊杂志的编委、特邀编委和常务编委等.
  早在50年代郭仓教授和杜文彬教授在诊断和治疗支气管哮喘、肺感染、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结核等方面具有很高造诣.70年代开展血气分析,80年代初期开展肺功能和气管镜检查,为呼吸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90年代开展气管镜肺泡盥洗技术、气管镜取异物、经气管镜微波治疗肿瘤等项目.此间在国内领先地开展了“肺心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997年呼吸科在天津率先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成功地抢救了首例 “重叠综合征伴呼吸衰竭”患者.此后无创机械通气在临床广泛应用.应用BIPAP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患者,抢救了众多危重患者.近年来在国内首先探索应用大型呼吸机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抢救和治疗重度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在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及为患者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取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呼吸衰竭抢救的无创通气技术使用率和抢救成功率均达90%以上.同时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提出“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由ICU到家庭的口号”使反复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不但能在医院抢救成功,通过无创通气的家庭应用还有效地预防再次和多次反复呼吸衰竭的发生.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节约了大量反复住院和抢救的医疗费用支出.这种技术和治疗模式的应用得到患者、家属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和赞许.
  1998年呼吸科开始了睡眠呼吸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 “睡眠疾病诊疗中心”,实验室拥有包括美国NICOLET和百诺代等多导睡眠监测系统4套、睡眠初筛仪器3套及红外线监测系统.建立以来,接待了来自全国17个省市及国外的大批患者,诊断和治疗了近4000例睡眠呼吸疾病的患者.同时围绕睡眠呼吸疾病开展了射频消融微创治疗鼾症和睡眠呼吸暂停、预制型口腔矫治器的研制等临床研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睡眠呼吸疾病和睡眠低氧性疾病已经成为总医院呼吸科在全市及全国突出的临床和科研项目得到国内同行的普遍认可.
  呼吸科在肺栓塞的临床和科研方面已经达到天津领先和全国先进的水平.为配合肺栓塞的诊治,已形成以呼吸科为龙头,放射、同位素、介入等科室的“肺栓塞绿色通道”,使肺栓塞的诊断率、救治成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呼吸科还开展了大量常见呼吸病的临床和技术工作,包括社区和院内获得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病、胸腔疾病等的诊治.
  2003年4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攻坚战中全科同志发扬了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投入到救治患者的工作中.全科同志多次临危受命,出色地完成院内外“非典”的会诊和抢救任务.从科学出发,认真查找文献、搜集材料、制定诊疗方案和不断地总结经验,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这段惊心动魄的战斗洗礼了呼吸科全体同志,成为呼吸科历史上值得记忆和骄傲的一笔浓墨重彩,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同志们不断为临床医学事业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努力进取.
  科研方向及学科特色
  1、睡眠呼吸疾病:由于高的患病率和多系统、多器官的严重靶向损害,目前睡眠呼吸疾病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新热点领域.近10年以来呼吸科在睡眠呼吸疾病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临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诊断技术和标准的研究,不同治疗技术和疗效的研究.社区睡眠呼吸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和人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靶器官损害的流行病学研究,及睡眠呼吸疾病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研究结果有了突破性进展.此间呼吸科承担了8项国家级、天津市级课题和医科大学课题,其中包括卫生部课题“慢性间歇低氧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慢性间歇低氧诱发高血压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左心室心肌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天津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基金“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等.在国内首先完成了间歇低氧引发高血压的动物模型制作,并系统地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间歇低氧引发高血压的机制,研究论文获得2004年第9届亚太呼吸病年会的优秀论文奖.该研究于2006年通过科研成果鉴定,专家评审结果认为该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国际领先,研究成果获2006年天津科技进步二等奖.陈宝元教授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学组负责人的学术地位组织了全国20家医院进行了多中心关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得到医学界,特别是呼吸与心血管临床界的关注和好评.近期还研究了慢性间歇低氧对患者的直接损害机制、慢性间歇低氧对机体损害动物模型研究和间歇低氧炎性/氧化应激损伤机制的细胞学研究.研究进展顺利,研究结果正在重要的医学期刊发表过程中.
  2、无创机械通气抢救、治疗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是相对于有创机械通气而言,即不采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而应用鼻或口鼻面罩进行机械通气的模式,目前正成为国内外呼吸衰竭的治疗趋势,是机械通气发展的方向.呼吸科从90年代末期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无创机械通气抢救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重叠综合征患者,挽救了众多危重患者.近年来又开展了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围绕该研究开展了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尤其是突破了对伴有意识障碍COPD患者的治疗禁区,抢救和治疗了许多危重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提高了治疗成功率,降低了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降低了死亡率,节约医疗费用,目前该项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该项课题研究获天津医科大学重点学科经费资助,“无创机械通气抢救伴有意识障碍呼吸衰竭”获2006年填补天津市卫生局新技术空白.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年前,由杜文斌教授为首的呼吸科研究队伍承担了国家“七五慢阻肺疾病攻关课题”,重点研究早期肺心病诊断技术.十年后,陈宝元教授带领呼吸科再次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慢阻肺疾病课题”进行了COPD患者流行病学及睡眠低氧与呼吸衰竭的相关性研究,探讨睡眠低氧预报呼吸衰竭和生存期的可能性,研究发表文章8篇,分别在国内和国外重要呼吸病学和流行病学期刊,并多次在全国和国际会议上大会发言交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睡眠低氧研究是呼吸科的特色工作,研究包括慢阻肺疾病睡眠低氧影响因素研究、不同治疗手段疗效观察、患者睡眠和清醒状态下呼吸中枢驱动作用研究.朱宝玉研究员潜心研究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提出“临届呼吸衰竭” 的概念和令人信服的临床研究结果,获得2005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4、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呼吸科参与了一些国内和国际多中心研究,包括由钟南山院士牵头的“低剂量吸入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多中心研究”,“吸入激素和长效倍他2受体激动剂的国际多中心研究”,和“倍他2受体激动剂贴剂治疗哮喘的多中心研究”等.在哮喘的研究中“胃食道反流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应该是呼吸科独有特色的研究方向.1997年开始陈宝元教授与消化科王邦茂教授和刘文天博士合作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胃食道反流发生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胃食道反流引发支气管哮喘机制的研究.同时开展了对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使相当一部分伴有胃食道反流的顽固性哮喘患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研究得到天津市教委课题基金的资助,获得医科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论文的发表和在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呼吸病学年会的大会发言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与反响,研究引导了国内关于胃食道反流与支气管哮喘,及胃食道反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开展.
  5、肺栓塞:呼吸科在肺栓塞的诊治研究领域达到了国内较高水平,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药物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经验丰富,并多次参与主持全国肺栓塞的研讨会,参加国家“十五”肺栓塞攻关课题“肺栓塞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和局级课题“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和纤溶机制的研究”,负责我院肺栓塞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此项研究方面发表论文6篇,在全市进行了多次的科普教育,提高了人们对肺栓塞的认识.目前另一项全国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还在进行中.
  近5年来,呼吸科共获得课题基金资助1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3项,局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3项,获得资金资助达64万余元.研究成果获奖6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天津医科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填补天津市卫生新技术空白12项.主编专著4部,参编5部.近5年以来在多种医学刊物上发表文章125篇,其中国外期刊3篇,中华系列28篇.1996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临床药理基地.完成和承担了国家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国际多中心及国产新药的临床观察研究.
  与全国16家医院的30名专家合作编写国内首部“睡眠呼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和广州呼吸病研究所联合申请国家级课题.与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其他单位合作进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夜间低氧的研究”,同时建立与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的科研合作与交流.与天津中医药大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合作进行间歇低氧的细胞学研究.
  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多次主办全国性、地区性专业会议及继续教育学习班.呼吸科1996年承办全国肺心病会议.2001年4月成功地承办了 “第二届中国睡眠学术会议暨中国国际天津睡眠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邀请了国际睡眠学会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睡眠研究所所长Christian Guilleminault教授、美国睡眠医学会主席Helmut Siegfied Schmidt教授及中国睡眠学会理事长黄席珍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和大会发言.本次学术年会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参会者最多、论文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次大会.2002年“全国第二届睡眠呼吸疾病学术会”上,呼吸科又以论文数量和质量均为国内前列得到全国同行的公认和好评.2003年10月成功地承办了“中华医学会肺感染、呼吸衰竭、SARS学术会议”.会议重点总结和交流了全国抗击SARS的临床和学术研究及经验,市长戴相龙和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出席了会议.会议是天津市有史以来规模和层次最高的医学学术会议之一.
  早在医科大学成立初期,郭仓教授、杜文彬教授就开始临床教学工作.在完成科内临床和科研工作同时,每年进行大量本科生、研究生、国际留学生授课和进修医师的培训工作.目前呼吸科拥有青中年为主的外语教学师资队伍,承担我校国际学院外语教学任务,学生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2个层次.1984年呼吸科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点,已毕业硕士研究生60余名,其中国际留学生2名,现在读硕士研究生23人.2004年成为天津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学科博士点,博士在读9人.科内有5名医师分别获得院校级别的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获得英文教学授课优秀奖.五十年来呼吸科培养的研究生遍及海内外,培养进修医师百余名.
  呼吸科拥有一支专业化、年轻化、高层次和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学术队伍.全科医教研人员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导师4人,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6人,主管技师1人,9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内科被确定为总医院重点学科和天津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在确定重点学科后,科室在学校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科同志的努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可喜的进展,尤其突出的是取得了以下成绩:
  2007年申报成功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
  2006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我科从事睡眠呼吸疾病,特别是的慢性间歇低氧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地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申报成功博士学位授予点.
  中青年人才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培养的博士生中有天津市“131”人才1名,总医院青年技术骨干1名.
  经四家医院(总医院、胸科医院、海河医院、中医二附院)筹建的天津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成立.我科为第一研究部,陈宝元教授担任第一副所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围绕 SARS,COPD和肺栓塞等开展了众多领域的工作.
  进展1:以睡眠呼吸疾病研究为特色,呼吸科计划在3-5年中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有望在睡眠低氧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现状:我科睡眠呼吸疾病网上的影响力以“睡眠、高血压、陈宝元”三个关键词检索,可以发现80多条相关网上信息;近3年来在全国和地区学术会议作专题报告,承担多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授课和编写讲义;呼吸科在全国首先开展了间歇低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基础研究.成功地在国内首先研制成间歇低氧引起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动物模型.为此研究在第9届亚太呼吸病大会上获得仅有的5个优秀研究奖(中国的2个获奖)之一;“慢性间歇低氧诱发高血压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此为基础的间歇低氧基础研究申请成功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进展2:肺栓塞是我科临床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国内保持先进水平.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特别是凝血机制与肺栓塞相关性的基础研究,争取在该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领域有所进展.
  现状: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成功率不仅在天津市内保持绝对领先水平,而且作为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的参与单位之一,对全国肺栓塞的规范诊治方案的制定做出了重要工作;填补天津市新技术空白一项;基础研究研究6个方面研究结论在专业期刊发表文章8篇.
  进展3:开展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争取在小型和大型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特别是大型呼吸机抢救呼吸衰竭方面有所突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现状:我们已经制定出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患者使用的适应症,在COPD呼吸衰竭抢救中已经成为常规.填补天津市新技术空白2项,发表论文5篇.
  进展4:本学科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
  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合作主持并完成了全国20家医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全国16家医院的30名专家合作编写国内首部“睡眠呼吸病学”(已得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号).与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和广州呼吸病研究所联合申请国家级课题.与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合作进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夜间低氧的研究”,同时建立与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的科研合作与交流.与美国亚特兰大Emory 大学医学院Winship肿瘤研究所,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呼吸和急救中心,以及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进行睡眠低氧、肺部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治疗等多方面研究.澳大利亚与中国20家医院合作进行OSAS与冠心病的SAVE研究发面,作为重要成员之一,做了大量工作.与天津中医药大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合作进行间歇低氧的细胞学研究.

免费咨询专家

最少输入5个汉字

推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