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儿科 产科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肿瘤科 皮肤科 性病科 耳鼻喉 内科 外科 口腔科 骨科 神经科 眼科 中医科 传染科
疾病大全
预约挂号1 咨询专家

心理障碍

首页> 心理科>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病因> 正文

性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4-11-28 14: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编辑:倩红 360人关注

性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性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一)发病原因19世纪早期学者通常把性变态看成是一种先天性异常,人们往往假设性变态具有生物学基础,但是经历较长时期研究,虽有若干有意义的研究结果,迄今对生物学原因不能得到大家公认的确切证明和结论,目前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性变态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多年来在理论探讨上以精神分析,精神动力学派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理论影响较大。

几十年的治疗实践和理论检验证明,2种学派理论观点虽对少数病(案)例可以说明解释,并在治疗上有积极作用,但任何一个学派理论都不能信服地解释和治疗多数患者,精神分析理论所强调的恋母情结等论点,主要来源于假设(Gelder,1983;Bluglass,1990),并非基于多数病例实践的基础,故近来精神动力学家已经不再强调恋母情结,转而强调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解释说明性变态(Abel,1984),行为主义理论主要是将具有某种共同点的特殊疗法集合,并非是一种严格地完整统一的理论模式,虽然精神动力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模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显不同,但是近年来对性变态的发生,保持和持久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两派出现彼此接近或一致的论点,目前,有些学者如Jon Weger(1980),Gene Abel(1989)等提出了整合的理论模式,主张将各种理论加以整合,强调社会文化,家庭环境,个体社会化等多方面因素,现将当前对性心理障碍的原因探讨的主要论点分析如下:

性心理障碍的原因1.生物学因素探讨(1)胎儿发育:有人认为Y染色体降低了男性胎儿的生长速度,使得基因组的信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翻译,提示出生时男性胎儿不如女性胎儿成熟,这使得男性对大量的致病因素显得更敏感,更脆弱,男性性心理障碍多见可能与这一因素有关,Ehrhardt(1968),Hawpson(1960)在实验动物猕猴中发现不满1个月的雌性猕猴胎儿血中雄激素(androgen)可使胎儿雄性化,如果此时缺乏雄激素则有产生雌性化表现型(female phenotype)的趋势,但是这一假说在人类胎儿激素上并未能证实。

(2) 脑发育因素:人的大脑和性器官的性分化具有自发的向女性化发展的倾向,当男性胎儿睾丸分泌大量睾酮后才能诱导大脑和性器官的性分化向男性发展,因此男性性分化过程较女性困难,发生问题的机会相应升高,有人还提出性变态患者血浆睾酮(睾丸酮,testosterone)异常,但也未能为以后验证得以证明。

性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3) 脑结构功能受损:学者们注意到颞叶可致恋物癖(Epstein,1961),异性装扮癖(Daries,1960),性施虐癖 (Hucker,1988),恋尸癖(Smith等,1978),但都不能在多数病例上加以证实,在酒精中毒时可发现露阴癖 (Ellis,1956;Arieff,1942),恋尸癖(Bracenc,1978),在颅脑外伤后产生露阴癖,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老年性精神病伴发性变态行为的报道都有发现,Roser和Resnick(1988)报道恋尸癖伴发于精神分裂症和酒精中毒的占11%。

性心理障碍的原因2.心理社会因素(1) 精神分析,精神动力学理论:这种理论观点把性变态看作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异性恋发展遭受失败的结果,可能与儿童早期遭受某些心理应激有关,通常是男性,包括恋母情结时的阉割焦虑和分离焦虑,儿童期未能解决的阉割焦虑或分离焦虑,在无意识中持续发生作用,当患者由于当前环境触发因素作用下,解决现实两性问题发生挫折或困难,为了缓解此种焦虑,心理冲突获得心理的安宁,应用心理防御机制,导致退行到儿童早期幼稚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的状态,异性恋发展受挫,使得性的生殖功能不能整合为一种成熟的发展方式,即性冲动被固着于不成熟的性心理,行为模式,婴幼儿3~5岁这一年龄阶段男孩具有恋母情结,对异性双亲具有依恋感情,对同性双亲具有排斥倾向,这一阶段正常的性心理发展,在于消除孩子对异性双亲的依恋关系,发展对同性双亲的认同,如果此时不能顺利地实现此种恋母情结的转变,而仍过分依恋异性双亲,在以后建立异性恋的成熟两性关系时,便会产生困难或阻碍。

一般同性恋就被认为是(男童)未满足与同性双亲认同的一种表现,来源于未解决的阴性恋母情结,露阴癖被认为是对阉割焦虑的一种逆向反应,近年研究有一种趋向是把恋母情结时的阉割焦虑,冲突的泛性论观点做了某些修正,不少学者认为儿童期阉割焦虑可导致攻击性,如惩罚,躯体损害等,把阉割焦虑,恋母情结,冲突看成是神经症,性功能,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分离焦虑是多数学者极为重视,普遍承认的儿童早期重大威胁根源,如母爱剥夺,遭受遗弃,与母亲分离,处罚等,均被认为是攻击性的心理机制,Stoller在 1945年就提出性变态行为中,攻击行为方式如性施虐癖的攻击性和患者的对异性的仇恨心,被普遍认为是儿童早期受到处罚或遭受耻辱的体验反应,这点在该病病因,发病的心理机制上有重要意义,法国著名的精神动力学派专家纳什特提出,性受虐癖产生的原因,可追溯到未满10个月婴儿时期,由于不具备外化条件,从而转向人身攻击,他认为为了摆脱罪恶感而进行自我惩罚,是一些心因性疾病如神经症的较多见的原因,近年不少学者认为性变态表现是服务于对女性(特质)认同,以及对抗女性认同的一种表现。

例如异性装扮癖就是认同的一种典型表现,露阴癖则是对抗女性(特质)的一种表现,通过露阴行为来显示本人并非女性,而证明本人在实际上未被阉割,这类患者平时生活中缺少男子气概,风度,内向,胆怯,不具备男性气质,他们无意识的焦虑,潜在的内心冲突产生紧张,焦虑,因此通过压抑作用减轻焦虑,即从一种象征方式(露阴行为)表现了出来,患者的露阴行为似乎在说:“看!在这里证明我确确实实是个男子汉!” (Gelhard,1965),应用置换作用(displacement)解释恋物癖发病机制者,认为性冲动通过置换作用转移到不适应客体上如异性所有物上,眷恋物总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的作用在于用间接方式表现或代表一种直接而隐晦的动力,“象征在于消除心理上的抑制使想表现又无法表现的概念得以自由表现出来”(Ernest Jones),性爱象征范围很广,甚至分泌物,排泄物(体臭,粪便,尿)等都可形成眷恋物如遗矢癖(coprolagia),溲溺癖 (urolagnia),有的学者认为性施虐癖是把本人对异性的恨和爱的模棱感情转移到爱人的结果,精神动力学派的理论对了解性心理发展时期阶段状况提出了重要见解,是有价值的,有重要意义的,但是精神分析理论观点归于强调个体发育早期范围内的经验在性偏离行为的作用,应该承认儿童的自我,心理基础只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出发点,仅仅以儿童期经验解释成年后的成熟人格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心理在社会化过程如何发展变化,以什么形式和如何保留在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中至今尚待探讨。

(2)行为主义学派理论:苏联在1957年就应用条件反射理论解释恋物癖,提出多数性变态是性兴奋偶与无关刺激物,通过条件化机制结合在一起形成性变态行为,Rachman(1966)在一位男性志愿实验者面前反复显现一种女靴的图片,紧接着显现一种易于引起性兴奋的妇女图片,配对重复数次以后,只出现女靴图像也产生了性兴奋,这一实验提示和证明了恋物癖的条件化形成机制,Carlisle和Young(1965)提出了形成巩固的病理条件联系的原因,他们指出偶然联系在手淫和性想象的不断出现乃得以形成强有力的强化,从而牢固地形成病理性联系,以后 DR.Evans(1968)的病例研究证明性变态患者中有79%具有偏离性想象,并对带有明显性想象露阴癖的厌恶性条件化治疗较没有性想象的对照组需要更多场次的治疗(约较对照组多6倍)才能达到同样效应,并表明性想象和伴有手淫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许多学者及治疗家证实和支持上述意见 (Marks,1974;Maletzky 和 Glel,1970;Clang,1970等)。

(3)整合理论模式:近年 J.Meyer,G.Abel等倡导和发展了整合理论模式,认为因素可能是早期生活中的首次性经验,也可能是对别人性偏离行为的模拟,也可能来自儿童早期的性虐待,由于性问题往往在家庭和社会中是不能讨论的,所以儿童的性偏离行为不能及时与别人讨论,得到纠正,或与别人分担痛苦,得到帮助,如果相反存在负性认知评价常常是不良的性渴求,性想象等反复发生,持续很长时间之后,还可产生内心冲突将产生焦虑,还可能导致某种性心理障碍,在社会化过程中,良好的家教可引导孩子学会社会期待行为,反之管教失当可能诱发非社会化行为,性变态兴趣,想象,一般都开始于儿童早期阶段,由于性问题一向在家庭和社会中往往是不准许讨论的,所以儿童的性偏离行为就不能及时与别人讨论,得不到及时帮助,纠正或与别人分担痛苦,往往是不良的性渴求,想象等反复发生持续很长时间以后,才逐渐被觉察,由于反复持久发展已形成根深蒂固的“沉疴”很难以很好纠正,Abel还指出开始时可有罪恶感,但由于不断性活动的快感强化,即可逐渐改变原有的正确认知和信念,而认为偏离性行为是合情合理的,或认为受害者很可能是同意的或欢迎的。


小编推荐
心理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哪些检查是心理障碍患者应该做的 青春期怎样远离心理障碍呢 心理障碍如何防治 性心理障碍需要吃什么好呢 心理障碍会引起什么 什么是性心理障碍
您也可以通过百姓健康网手机版访问:
性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百姓导医台 心理障碍

评论区

本站图片仅为设计美化,与文章无关。如认为影响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