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儿科 产科 不孕不育 肝病科 肿瘤科 皮肤科 性病科 耳鼻喉 内科 外科 口腔科 骨科 神经科 眼科 中医科 传染科
疾病大全
预约挂号 咨询专家

偏执

首页> 精神科> 偏执> 偏执病因> 正文

偏执的人更需要倾听

发布时间:2014-07-10 11: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编辑:心融 325人关注

摘要:家有妻,我没有问题,都是他的问题,他常发脾气,打孩子往死里打,老师你劝劝他(教育教育)他...... 家有老妈,我这一身都是病啊,从头到脚,我们家的老伴也不管我,孩子们也不听话...... 邻居有怨妇,都是他,都是他,都怪他......

偏执的人更需要倾听

上访者,报复社会者......

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亲戚、同事或邻居,眼含热泪,抓到谁都像救星,似乎有一肚子苦要诉,有一眼窝子的泪要流。和朋友好好的饭局,本来可以聊聊吃喝聊聊时尚聊聊孩子聊聊职场压力,刚说几句话话题就转到她老公身上,老公多么多么懒,多么多么不负责任,公婆多偏心,偏小姑小叔欺负自己人老实。几年几年不厌烦。当时张柏芝和谢庭锋离婚时,媒体整天热炒,几乎看不见别的,就好有这种感觉——赶快离了算了,再不离我们都离了。哈哈,开个玩笑。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有的人特别爱“认死理儿”,钻牛角尖,别人一件事情能很快想清楚,从不好的情绪中出来,该干嘛干嘛,她们就要折腾上几年甚至一辈子。而且会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的关系,程度严重者会报复社会。这样的例子媒体屡见不鲜,多数的主角都有偏执型人格的影子。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述为: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3.易产生病态嫉妒。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患者的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持这种人格者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TA们敬而远之。  文章开始我们所遇到的那些人,在程度上远没有那么严重,最多就是有这方面的苗头而已,可以称为有偏执倾向。但是,一个家里有个这样的人,以一个目标病人的姿态出现,或执着于躯体症状,到处求医看病;或陷入没完没了的个人情绪死胡同,把个全家都搞个鸡犬不宁,也足够人喝一壶的了。亲人会疲惫,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啊,时日久了对其态度也就不那么热络。越是这样,她们越是觉得有一肚子的委屈没法诉。积累时间越长,能量就会越多,就给前面说的人格障碍寻找到了最佳宿主。发展到极限就是报复社会或报复自己,不是自杀就是他杀。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形,除了天生的人格特质、生物基础、遗传因素之外,家庭教养和社会因素也起到是很大作用。比如以下几种成长环境,就对偏执人格的养成创造了条件:  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长大后以自我中心,较少关注到他人,缺乏与人情感联结的能力;从小感情受到忽视的人,长期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经常被指责和否定;单亲家庭、长辈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更易出现有偏执型人格的孩子。再有就是挫折过多,成长过程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

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这种侮辱或冤屈在一次次的试图与外界讲清楚的努力中得到发展,或减弱或增强,如果得到好的回应它们会一点点消弥掉,而如果每次都没有得到好的回应,那么这个情绪就会逐渐的积攒,越积越多,形成情结。人陷在情结里出不来,就容易引发偏执表现。说白了就是有“冤”无处诉,而形成了“怨”。表现为攻击、到处诉苦,挑剔指责身边的人,其实是在要一种关爱、明白与体贴。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名成人在进行着有破坏力的伤人,其实是一个脆弱的孩子在渴望怀抱。所以,只有“懂得”TA他们才有最佳解药。

一个女孩子,母亲是油田家属,从小在家里目睹大男子主义的父亲对母亲的呼来喝去,爷爷奶奶宠爱兄弟们而忽视她,长大后就变得非常强势,结婚后把自己的攻击冲动指向了家庭环境较好的老公,死活对老公看不上,横挑鼻子竖挑眼,而恰恰老公又是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两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谁也不认可对方,所以,家里的烽火常年无熄。  此外,潜意识自我苛求也是产生偏执情结的原因之一。自我要求过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矮、貌丑,残疾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而自卑,缺乏安全感。  老人们的偏执多来源于空巢,缺乏情感上的关爱,孤单。大量的空闲时间,情感上需要被关注,可儿女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孙子们或事业上,无暇顾及他们,就会产生孤独感,无价值感。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内心,内心的不打开,在自我的空间里画地为牢,并发展出一套理论来推测他人和社会,就极易锻造出这样的性格特质。在生活面前,你会发现,痛苦着的人,不管是焦虑、抑郁还是偏执表现,都是对自我和他人要求极高,但同时又缺乏内心的容纳度。谁都想十全十美,这本没错,但并不符合现实,如果这部分人群内心有个容纳度,觉得别人达不到自己的标准是可以理解的,没关系,可以放宽自己的心理弹性,或降低标准,就不会产生心理问题。  那么,与这类人群的交流就变得十分重要,轻重如何拿捏,是规劝还是放任呢,陪着我们没时间,不陪着我们又放心不下,怎么办呢?一、倾听,多听少说。我们遇事总爱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还是不对,不是给人评理就是胡乱支“着儿”,一个不打扰自己思绪的耳朵是多么重要啊。有研究表明,一个条理清楚的、具有一定悟性的成年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的过程中,如果不被打扰,那么TA他就有能力边说边整理,最后理清楚问题出在哪儿,直至释然明了,这也是心理咨询的工作基础。二、不争论,不讲理。你越是和TA理论,TA越觉得自己的委屈没有被关注到。假设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独自带孩子生活的母亲,在她疲劳的时候,可能把后半生的精力都放在骂前夫无德上面,这是有积极作用的,只有这样的骂才让她保持力量,否则可能难以承受外在的和内在的情感煎熬之苦。明明潜意识里想要表达的是自己的累与无助,却把这份能量投放到当初“制造”这一切的人身上,之所以将制造两个字打引号,是因为在离婚夫妻中,包括有一方出轨的,细想想,其实都不该把责任全推给那个犯错的人,一定是他们的关系有错了,才会导致个人行为的失控,这几乎是普遍规律,犯错的人只是当了替罪羊罢了。

是夫妻一起挖掘了这个家庭的坟墓。回过头来,这个女人在自己的房子里大骂前夫,恨得咬牙切齿的同时,难保这份恨里面没有一点愧悔与自责,但自恋的要求又让她不能这样,也不能让旁人包括子女看到这一点,自己不可以错误,更不能脆弱,所以,能量强大的偏执的恨就粉墨登场。这时候,你如果再为那个人讲情争理,其实是在眼前这个人的伤口上又扎了一刀。仅存的那一点自尊自恋的需要很可能就此崩解,那是很可怕的。三、情感表达而不是大道理。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做为一个中国人,几千年老祖宗传下来的太多的规距信条,我们从小就被教这教那,在家庭里,讲究父严子孝,父权为大,夫权为上,规规距距不忘理法,所以我们都被教育成小大人。忽视了情感的表达,有情绪被看成无能、脆弱的表现,被人瞧不起。

尤其男人,人前人后要“端着”,讲究喜怒不形于色。遇到家里人整天唧唧歪歪本能就会心烦意乱。是背后的一套理念,也就是固定思维在左右着自己,其实,做人怎能有统一的标准呢,有的人天生感性,那就不活了吗?我常想,价值观这个东西,有时对人有益,有时却也害人,固守着呆板的仁义道德而忽视面前这个家人做为“人”的需要,是否也是一种残忍呢?让人放松的哭一会,其实比一通大道理的教导,效果可要强上百倍。四、肯定,必要的赞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偏执情结的人多数都是自恋满足没有被照顾到,一名来访者,前十几次的访谈中多次提到老婆在家里老挑他的刺,使他觉得很自卑,在一起就会本能的害怕,也有一些身体症状,后来在一次共同约见夫妻俩的家庭治疗中,与咨询师没说上五分钟的话,老婆已经开始痛哭流涕,说我在家里辛辛苦苦做家务带孩子十五年,他每天下班就窝在沙发上看报纸,头都不肯抬一下,连一句好话都没有说过,更是没说过一句“我爱你”。丈夫勃然大怒,我挣了钱交给你,就是对你好,你怎么竟整那“虚式子”呢。。。多么无语的状态,却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内心不强大的我们,迫切需要同伴的赞美和认同却是真的。五、引导提升兴趣,转移注意力。偏执的人或因认知的偏颇,或因性格上的不好相与,或因本身生活圈子的狭窄,故而很难交到知心朋友,就更难从自我的小天地里解放出来。因此,适当的体育锻炼,载歌载舞的文娱活动可能提升情绪水平,放松身心,有助于增加其幸福力。

如果有一个寂寞的老人,请停下脚步,给他一个微笑,寒暄几句。这些天大家都在讨论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的话题,的确是有一些人渣,到老了撕破面皮越老越疯狂的也是有的,但更多的老人是生活在无边的寂寞中,为儿女辛劳被当做应当应份,每日里目睹子女们将全盘注意力放到孙辈身上,更难过的是没有了工作作为寄托,让他们觉得自己成了无用的人,这会给他们带来很深的无价值感,而且死亡渐渐逼近,不是所有人都能淡定得了的。多年前我认识一位退休老将军,他的私生活简直混乱不堪,一次酒后吐真言,说年轻时没有享受过人生,到老了有条件了几乎是在报复性的补偿自己,以对抗退下来之后的心理失衡。令人唏嘘。  如果你家里有个唠唠叨叨的爱人,请停下你手中的活计,为她泡杯热茶,搂着TA的肩膀说会儿话,听TA说心事,并告诉她,亲爱的,别担心,有我呢。  如果你遇到茫然无措在小区里转来转去的邻居,不忙的话停一会儿,听TA说几句,并转达你的善意,不要着急,一切都会好的。  是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撰稿人: 程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证书编号:0915000008200121,东营市程老师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品牌情感节目<油城夜话>特邀心理嘉宾,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特约撰稿人, 高级EAP企业执行师、咨询师,大型公益项目"单身妈妈帮助团体"创办人。以个案咨询为主(地面、网络),兼代领地面及网络团体若干,偶而授课、写作。

小编推荐
全能自恋的幻梦——招远杀人案的心理根源 偏执型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与治疗方法 如何鉴别诊断偏执状态 如何预防偏执呢 如何治疗偏执 偏执患者吃什么好呢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危害 专家解析什么是偏执型人格
您也可以通过百姓健康网手机版访问:
偏执的人更需要倾听

百姓导医台 偏执

评论区

本站图片仅为设计美化,与文章无关。如认为影响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