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 男科 妇科 儿科 产科 传染科 肝病科 肿瘤科 皮肤科 性病科 耳鼻喉 内科 外科 口腔科 骨科 神经科 眼科 中医科
疾病大全
预约挂号 咨询专家

禽流感

首页> 传染科> 禽流感> 禽流感饮食> 正文

H7N9禽流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15-11-23 10: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编辑:雪梅 57人关注

摘要:你知道H7N9禽流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吗?H7N9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H7N9 禽流感 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你知道H7N9禽流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吗?甲型流感的H7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 流感 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7N9)属于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虽然偶尔会有某些H7病毒(H7N2、H7N3、H7N7)感染人类的报告,但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直到最近报告出现了人类感染病例。下面为您介绍禽流感的饮食注意事项。

H7N9禽流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H7N9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H7N9 禽流感 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除经呼吸道传播外,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尽管感染的来源及传播模式尚不能确定,但以下措施是预防感染的有效举措:

1.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2.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

3.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

4.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

白切鸡不吃或少吃

禽肉煮熟、煮透后,通常不会导致H7N9禽流感病毒传播。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H7N9禽流感病毒很可能进入人体。白切鸡的加工方法有可能没有完全煮透,这样如果此鸡“生前”感染禽流感病毒,在烹饪过程中,病毒可能没有完全被杀死,就有可能进入人体。但如果存活,会否通过消化道传入人体各 组织中、病毒在人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些机理现在都还不清楚。在此情况下,应尽量食用一些煮熟、煮透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白切鸡。

鸡精鸡粉可安全食用

H7N9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并不强,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常用消毒药均可使该病毒灭活。鸡粉、鸡精等鸡有关产品是以鸡为原料制成的,加工时都通过特殊的流程,一般来讲,高温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食用正规生产厂家(有卫生许可证) 的鸡粉、鸡精等鸡有关制品是安全的。高危人群多摄维生素C,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包括饲养员、屠宰工人等经常与活禽密切接触的人,以及抵抗力较差的老年、儿童、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是12岁以下的儿童。饲养员、屠宰工人在工作场所应穿防护服、佩戴防护用具,工作前后彻底消毒;老年、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应避免去菜市场等活禽较多的场所,并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和药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

1、饮食卫生上: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不生食病死家禽家畜的禽肉内脏,煮蛋时蛋白蛋黄要变的坚实方可食用;

2、隔离传染源:避免接触鸡只和粪便,勿用口鼻接近鸡只尾部。不可避免接触时 应佩戴口罩和手套,处理活得或者冻鸡后,要用清洁液或肥皂彻底清洗双手;解剖活( 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勤洗手、 咳嗽 和 打喷嚏 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平时加强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和流通:每天应至少开窗10分钟换气两次,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它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6、立即就医:如果接触了病死禽或从禽流感疫区回来后出现发热、 咳嗽 、流涕、全身酸痛、发高烧、浑身疼、没劲、关节疼、 鼻塞 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诉医生接触禽类和外出的情况。

以上就是关于禽流感的饮食的介绍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编推荐
H7N9禽流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患上H7N9禽流感有哪些症状呢 禽流感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夏季儿童怎样进行禽流感的预防 治疗禽流感的中药有哪些 禽流感的饮食保健方法有哪些 禽流感会并发哪些疾病呢 H7N9禽流感是什么呢
您也可以通过百姓健康网手机版访问:
H7N9禽流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百姓导医台 禽流感

评论区

本站图片仅为设计美化,与文章无关。如认为影响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