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问答

百姓问答 呼吸内科 吸入性肺炎
已解决

新生儿得了吸入性肺炎对宝贝大脑有影响吗?

网友提问 浏览605次 提问时间:2017-01-03 19:04 回答数量: 2
患者信息:男 35岁 病情描述:

新生儿得了吸入性肺炎对宝宝大脑有影响吗?男40天我是6月29号早上4:30在保健院顺产的,当时宫口已经全开了羊水还没破,接生的医生用针扎破的,扎破羊水的时候羊水还是透明的生到一半的时候又来了一个接生的待胎儿出生后填写表的时候她说羊水三度了,扎羊水的那个医生说破的时候还是好的就问她,出来的时候哭声也很响还会自己在哪玩,她说胎儿脸上有一层白色的胎脂就是三度了,还有可能造成缺氧。而后打APgar分的时候打了9到10分,两个半小时后把我从产房推到了病房里,我妈看宝宝哭了就给他喂奶了,刚喂完奶不久就被护士抱去洗澡了,回来以后就吐奶了,下午我就发现宝宝呼吸不顺畅好像很难受一样以为是正常的就没注意。到晚上的时候我发现严重了就叫来护士看情况,她让抱去让值班医生去诊断结果是吸入性肺炎直接转到新生儿科住院治疗了六天让出院了。请问这样对胎儿大脑没有影响吧?肺炎有没有后遗症?出产房时医生给开的脑蛋白,我没给孩子吃,《因为我看上面的说明是大人服用的》住院六天治疗肺炎(当时我也在住院所以没有去探视,用的什么药也不知道,问医生也不说)。请问医生这样的情况需要去医院做脑CT看是否缺氧吗?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3363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应该积极抗感染及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可以使用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菌药治疗。止咳化痰可以使用沐舒坦治疗。平时注意清淡饮食。多休息。

王毓堂 王毓堂住院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时间:2017-01-05 向TA提问

Ta帮助了2169

其他回答(1)

爱心医生住院医师 向TA提问

Ta帮助了2845

病情分析:需要去医院做脑CT看是否缺氧,最好是是颅脑b超辐射小

回答时间:2017-01-05
哮喘 肺气肿 肺炎 支气管炎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怎么治

该问题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蒋燕琳 实习医生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5-10-08

病情描述:两个月大的孩子喂药呛吐导致的吸入性肺炎,该怎么治疗?

医生建议:这个“吸入性肺炎”是医生下的诊断还是家长自己认为的?如果是医生检查以后下的诊断,那说明吸入的异物已经影响到孩子的肺部了,很容易诱发感染,需要尽快治疗,但是根据症状来看应该不会是这种情况,吸入性肺炎的症状会比较严重一些,孩子现在的情况应该是气管内轻微有些炎症,如果上面的吸入性肺炎是家长自己想的话那倒不要紧,因为根据症状来看很轻微,不是肺炎,不过最好还是带孩子找医生听一下肺部比较好,听听有没有罗音、感染,祝早日健康,

吸入性肺炎的护理要怎么做呢?

该问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赵伟 实习医生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5-07-28

病情描述:吸入性肺炎的护理真是烦死我了,对于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一点都不懂的,吸入性肺炎的护理要怎么做呢?

医生建议: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主要是口腔护理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此外,对于吸入性肺炎的护理,肺炎典型的症状就是肺部有罗音,可以让医生给宝宝听听肺,如果有水泡音就是有肺炎了,需要使用消炎药来治疗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吸入性肺炎有哪些表现

该问题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蒋琼 住院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6-04-13

病情描述:吸入性肺炎症状有什么表现?在哪有更好的医疗措施?

医生建议:患者常有吸入诱因史,迅速发病,多于1~3小时后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与诱发病因有关,如由于气管-食管瘘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则每于进食后有痉挛性咳嗽,气急.在神志不清情况下,吸入时常无明显症状,但1~2小时后可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迅速出现紫绀和低血压,常咳出浆液性泡沫状痰,可带血.两肺闻及湿罗音,可伴嗜鸣音.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原因

该问题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马强 实习医生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5-08-02

病情描述: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原因

医生建议:应该没那么严重!就我知道的一般都可治愈,并且没什么后遗症,这主要看时间长短问题! 就你所说的“羊水特别的浑浊”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小儿肺炎,而且就现在时间来看也很对,常见的小儿肺炎是支气管肺炎(小病灶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

吸入性肺炎ct表现

该问题还有1 个回答,点击查看

冯冬梅 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6-06-05

病情描述:吸入性肺炎ct表现

医生建议:肺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热,咳嗽,常伴有气促,呼吸增快,鼻翼煽动,喘憋,严重者还可出现口周及指趾青紫,此外,还可有烦躁或嗜睡,呕吐和腹泻等.这些症状可突然出现,也可在发病前先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数日.治疗本病宜辨证求因对症施治,标本兼治,防止感染,增强抗病能力.

最新资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