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 男科 妇科 儿科 产科 传染科 肝病科 肿瘤科 皮肤科 性病科 耳鼻喉 内科 外科 口腔科 骨科 神经科 眼科 中医科

百姓导医台

医院查找
按科室 按疾病 按专科类型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三甲 综合医院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

10 我要评分

咨询本院专家 预约挂号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的前身是白求恩医大三院心内科.自1960年建科以来,心血管内科逐渐发展壮大,已成为吉林省最有实力的科室之一.无论从人员构成,开展诊疗项目还是就医环境,医疗设备水平都达到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水平,已展开的某些诊疗项目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心血管内科人员构成:现任科主任王文志教授,吉林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领导全科开展了多项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诊疗项目.同时注意抓全科的诊疗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为长春市和吉林省人民的健康服务.心血管内科具有较强的医疗、教学、科研队伍:主任医师共人,副主任医师共9人,2人获博士后学位,5人获博士学位,6人获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主管技师1人,主管护师共12人,护师共5人.
  心血管内科工作量:年门诊人数18000人次,日均门诊人数60人次,心内科二部全年门诊量达5000人次.病房工作量(新址)编制床位50张,实有床位60张.全年收治病人1800人次.心内科二部病房全年收治病人950人次.
  心血管内科科室专业特色:起博器及射频消融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初,心血管内科开始进行起搏电生理研究及体外携带式起搏器植入,省内率先开展食道调搏心脏电生理检测及双腔、三腔及ICD等复杂、高难项目的起搏治疗工作.于1995年开始在吉林省率先开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和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从而带动了我省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工作.1996年率先在东北开展第1例体内除颤起搏器植入工作,1999年率先在东北开展三腔起搏治疗房颤(双房三腔)和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双室同步)的临床研究工作.2003年率先在省内开展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工作.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研究:1、于1996年首先在大鼠和猪进行了酒精量和心肌坏死量的关系及病理观测.2、并在1996年11月率先在国内开展心肌病的化学消融,仅比国外晚一年,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标志着我国是继英国,德国之后第三个可开展这一技术的国家.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最早提出简化技术过程,最早应用床边超声引导消融和提出心肌声学超声应用可能性.4、1999、2000年先后两次在国际肥厚梗阻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大会上发言,促进国内推广.5、2003年与东北师大生命科学院合作,对两个家系进行了致病基因筛选,得出初步成果,目前我们正在根据手头掌握的70余个家系进行超声心动图筛选和致病基因筛选,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于1996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关于生长激素强心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系列工作如下:1、用临时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猪心脏,造成猪CHF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人重组生长激素(rh-GH)对CHF的强心作用.2、用rh-GH灌注豚鼠离体心脏,研究其对心脏血液动力学及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3、用膜片钳技术记录rh-GH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的影响.4、观察30例次扩张型心肌病(DCM)所致的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rh-GH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5、测定CHF病人血清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甲状腺素、胰岛素的水平,评价了充血性心衰时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水平及变化的意义.6、回顾性分析了肢端肥大症病人的心脏改变,对比了短期和长期生长激素分泌过量对心脏不同程度的影响.7、究了rh-GH肌注对正常大鼠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胰岛细胞组织形态学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8、研究了生长抑素对正常大鼠体重和大鼠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胰岛细胞组织形态学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评价用其制造生长激素低下模型的可行性.介入治疗先心病的研究:于2001年率先在省内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2004年率先在省内开展先心病干下型室缺的介入治疗工作.并获成功.
  心血管内科住院部在新建的内科大楼7、8楼,全楼设有中央空调,四季温度适宜,病房干净整洁.医护人员周到的服务给您一个舒适的就医、休养环境.
  心血管内科先进的医疗设备:拥有90年代先进的医疗设备,随时为您的健康服务,主要设备有:1、先进的日本光电CCU监护系统.2、先进的导管室备有美国GE公司生产的世界最先进的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专用设备.3、美国EP型生理记录仪和射频消融机.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核磁心肌显像系统.6、无创性电生理诊断系统.7、全功能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动态血压监测系统.

免费咨询专家

最少输入5个汉字

推荐专家